糖尿病人怎樣進食
近些年來,中外糖尿病治療原則有所改變。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飲食原則,已被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所替代。每日飲食中,蛋白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要素的熱量比,約為10%-15%,20%-25%,60%-70%。
糖尿病人體重應調整到合理標準,即:身高(cm)- 105 = 最佳體重(KG)±10%。每日進食淀粉總量應是:標準體重(KG)×5克=每日應進食的總克數。對兒童、孕婦、乳母、老年或特殊職業者,若熱量不足,可適當增加蛋白、脂肪,二者應以蛋白為主。
在進食時,應盡量吃含纖維多的食物。它雖屬多糖類,但產熱很少,還延緩胃的排空時間,增加飽腹感,減少食物攝入量。實驗證明,纖維食物能激發胰島素的釋放,降低淀粉酶的活性,延緩糖的吸收,加快體內膽固醇的排泄,預防腦、心、腎動脈硬化和膽結石形成。纖維素在腸內細菌的作用下,成為殘渣,加速糞便排出,防止便秘、憩室炎、闌尾炎、痔瘡、結腸癌等。纖維素又能清除體內自由基,從而減緩衰老,預防細胞惡性變。由此可見,多食含纖維素多的食物,實為一舉多得。
蛋白質是人體供熱的重要成份,也是人體生長發育,組織修補,細胞更新,合成酶、激素、抗體的物質基礎。糖尿病人的糖原異生多于常人,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應增加。蛋白的選擇更應注意質量,一般動物蛋白好于植物蛋白。每日蛋白攝入量(克)=標準體重(KG)×1.2。
脂肪的產熱量約為糖或蛋白的二倍,又是人體結構的重要材料。它能保護和固定內臟器官,保持體溫,滋潤皮膚,幫助溶解及吸收A、D、E等脂溶性維生素。脂肪酸又是機體生長及生殖機能的物質基礎之一。
脂肪雖重要,但進量過大,可使膽固醇增高。從而引起腦、心、腎動脈硬化及其它并發癥。一般而言,脂肪每日攝入量(克)= 標準體重(KG)×1.0。
以上三大營養素,尚不能完全滿足人體需要,還要補充維生素、無機鹽、稀有元素等。這些物質的大部分,要從蔬菜、水果和水中攝取。對糖尿病人,應以蔬菜為主。它既能補充上述生命物質,又能產生飽腹感,使病人達到節食的目的。對水果的攝取應適量,既不能過度,也不能全禁。對含糖多的果品,力求少吃。
在飲食中,通常將谷類稱為主食,其它稱副食。上述主食及蛋白、脂肪有量的限制,但其它副食也不可無度。因它們進入身體后,也釋放熱量,當總熱量超出病人需要時,也相當于攝入了過量主食,同樣可使血糖升高。
病人的飲食受生活習慣、經濟條件、生活環境、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。因此,對食物應有較大的選擇余地。其目的是既能照顧病人的愛好與可能,又不影響病情。譬如,病人想吃蘋果或香蕉,但又怕含糖量高。其實,可以吃,但要計量。即應在每日主食中,減去與水果產熱量相當的主食量。這樣,病人對食物選擇的環境就寬松了。
總之,糖尿病人的飲食原則是:“控數量,不限品種,在嚴控每日進食總量的前提下,提倡食物多樣化?!?/span>
現列部分食品,重量不同,供熱相近?;颊呖筛鶕髯缘牟煌闆r選用:
25克大米、小米、玉米面、綠豆、紅豆、大豆、脫脂奶粉、掛面、高梁米,相當于30克饅頭、燒餅、發糕、窩窩頭;100克土豆、濕粉條、豆腐、山藥、鮮棗;130克牛奶、羊奶、酸奶;28克肥豬肉、羊肉、牛肉;57克瘦豬肉、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魚、蝦、蛋;11克動、植物油;17克花生、核桃仁;34克葵花子;150克柿子、豆腐腦;200克蘋果、梨、桔子、胡蘿卜、蒜苗;250克洋蔥、竹筍;300克草莓;350克蘿卜;500克白菜、西瓜、西紅柿、黃瓜、茄子、芹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