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秋季做到三防一保,才能少得病,身體棒
“九月里 ,秋風涼,谷進倉,郎中忙”。這首民謠意思是說秋天氣溫下降,莊稼收獲歸倉,但是病人很多,郎中(醫生)很忙。
秋天天高氣爽,變化無常,氣候干燥,冷熱交替,變化莫測,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是病人的多事之秋。糖尿病患者絕大多數屬于陰虛陽亢體質,身體素質差,抵抗能力低,遇到“風吹草動”容易惹禍上身,在多事之秋更應該注意保養。
糖尿病患者如何度過變化無常的秋天呢?根據我45年的抗糖實踐,認識到必須做到天人合一,順應自然,根據氣候的變化進行調養,方法是:做到三防一保。
即:早秋防燥,晚秋防寒,深秋防愁,重點保肺。
陰虛內熱是糖尿病發生與發展的主要病因和病機。“燥”是秋天的主氣?!霸铩倍?,“燥”易傷陰。
早秋時節秋高氣爽,天氣炎熱,且冷熱交替,變化多端。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現五心煩熱,咽干舌燥,眼瞼炎、口腔炎、支氣管炎、肺炎等病癥。我根據早秋的氣候特點,就地取材,進行飲食治療。
經常交替服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品,如梨、白人參、百合、銀耳、荸薺、西洋參、沙參、山藥、鰍魚、黃鱔、綠葉蔬菜等。
每天飲水3000毫升以上。
同時,不吃高麗參、桂皮、八角、胡椒、狗肉等,少吃蔥、姜、蒜等調料,防止身體產生內熱,“火上澆油”。
古話云:“一場秋雨一場涼”。晚秋晝夜溫差大,正午熱,早晚涼爽。我打破“春捂秋凍”的古訓,只“春捂”,不“秋凍”。
根據每天氣候的變化勤換衣服。即:中午穿汗衫、短褲,早、晚穿長衣長褲,甚至套上棉背心,以防止風寒侵襲,引起傷風感冒,加重糖尿病病情。
同時,早晚堅持運動鍛煉,服用蛋類、魚類、瘦肉、牛奶粉、駝奶粉、羊初乳等營養品,增強身體抗寒能力,為入冬打下御寒的基礎。
深秋時節樹葉紛紛墜落,萬物凋零,大自然呈現一派蕭條景象,一些糖尿病患者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觸景生情,產生悲觀情緒,對治療糖尿病失去信心和勇氣,有的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。
我對待深秋的辦法是:走出家門,走向社會,參加各種社會活動,廣交朋友。
學習百歲老人趙樸初的《寬心謠》:滿足現實,隨遇而安,心懷坦蕩,不斤斤計較。
同時,培養自已的愛好,栽花種草,練習書畫,結合自已45年的抗糖實踐編書寫稿,奉獻給社會,為“健康中國”提供正能量。
中醫認為“秋天最易傷肺”。我國著名醫學家張景岳說“秋季宜養肺”。秋天我把潤燥養肺作為重點。主要采取三條措施:
1)加強運動鍛煉。我通過散步、做操、練氣功、打太極拳等鍛煉,加快呼吸節奏,增加肺活量,加速吸收氧氣,排出二氧化碳。
2)戒煙限酒。我不抽煙,很少飲酒,為滋陰潤肺保駕護航。
3)飲食調理。在秋天我經常攝取滋陰潤肺的食品和藥品。如:芝麻、蓮藕、荸薺、山藥、百合、西洋參等,滋陰補肺效果很好。
我通過采取以上這些措施,戰勝了“秋老虎”和45年的糖尿病,三十多年前發生的肺結核(已穿孔)現在已經安然無恙,我今年已77歲了,體檢身體各項指標都還正常,現在還在像青年人一樣工作、學習、生活著。
希望我的經驗對讀者朋友有幫助。
作者:鄧煥新
懷化市糖尿病康復協會榮譽會長
中國糖齡王
中國醫師協會《華夏醫魂》叢書特邀編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