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血糖一直降不下來,看是否被這8個治療糖尿病的傳說給誤導了
糖尿病已經成為了繼腫瘤、心血管病變之后的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。
關于糖尿病的防治坊間卻流傳了不少不靠譜的傳說,誤導了不少糖友。
做好糖尿病教育宣傳,是每個內分泌醫生義不容辭的責任,為了讓廣大糖友在糖尿病防治上少走彎路,筆者今天就從專業的角度對這些不靠譜傳說悉數剖析,希冀對糖友有所幫助。
傳說1:血糖有點高,沒有癥狀不用吃藥
血糖有點高,要不要吃藥,不是看有沒有癥狀。而是要看血糖有多高,很多糖尿病病人的癥狀并不明顯,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.89~6.1mmol/L;如大于6.1mmol/L而小于7.0mmol/L為空腹血糖受損;如兩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.0mmol/L可以診斷為糖尿病。
如果隨機血糖≥11.1 mmol/L可確診糖尿病。
正解
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,如果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無法使血糖達標,就一定要開始用藥治療。
血糖高對人體器官的損害很多時候是悄無聲息的,雖然短期內沒有什么癥狀,但一旦出現癥狀往往就比較嚴重了,甚至已經出現了并發癥,及早藥物干預,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,才能把并發癥消滅在萌芽狀態。
傳說2:降糖藥一開始不能用貴的
有不少人都這么想:降糖藥一開始應該從便宜的吃起,如果一開始就吃高級的、貴的,出現耐藥后再吃便宜的血糖就控制不住了。
正解
選擇降糖藥物,作為醫生是要考慮到經濟因素的。因為降糖藥需長期服用,為了能保證大家長期維持治療,當然要根據經濟條件、醫保規定,在達到疾病治療效果的前提下,盡量使用價格和療效合適的藥物。
但降糖藥的好壞,不能以價格來區分,事實上適合的就是好的,對于具體的個體來說并不是價格高的藥物療效一定就好。
糖尿病病人的治療藥物有些是會有耐藥情況出現的(如磺脲類藥物),在口服降糖藥治療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血糖控制不理想,除了出現耐藥外,多是病情出現了變化,應該及時復診,調整降糖藥的種類和用量。
傳說3:西藥傷肝腎,天然中藥最好
任何批準上市的降糖藥都是療效確切并經過了嚴格的臨床檢驗的,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是可控可防的,安全控制是有保障的,世界上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在口服降糖藥,他們都從中獲得了益處。
反而是如果不治療,或者不規范地治療,對身體帶來的損害比這些正規的藥物帶來的風險要大得多。
正解
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定要采用中藥治療,也要從自身健康狀況考慮,嚴密監測血糖,了解清楚所有中藥添加西藥成分,要特別警惕私自配置的丸劑、散劑、膠囊劑等所謂純中藥制劑。
傳說 4:降糖藥有依賴性
初診的糖友喜歡強調降糖藥的“依賴性”,總是告訴醫生,聽人家說降糖藥一旦用上就永遠停不下來。
確實,糖尿病需要長期控制,大部分患者需要長期用藥維持血糖的穩定,但并不意味著降糖藥是“毒品”,一用了上就停不下來,誠然有一些糖尿病患者,開始確診時病情較輕,口服低劑量的降糖藥,同時自己也嚴格調整生活方式,嚴格飲食控制,或規律參加運動鍛煉等。
血糖降至正常范圍,并且穩定后,慢慢停藥,血糖依舊在一段時間內平穩維持在正常范圍。
正解
大部分糖尿病患者,一旦停藥,血糖便會升高,嚴重的會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血糖高滲狀態等嚴重并發癥,糖尿病確實需要一直用藥控制的,這是疾病本身的特點決定的,并不是因為吃了降糖藥的問題。
傳說5:糖尿病不能吃水果
很多糖尿病病人都把水果排除在日常飲食之外,對水果避而遠之。他們認為水果是甜的,血糖容易升高,都不敢吃。
正解
其實水果中含有大量的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,糖友在病情穩定(不經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)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吃水果的,建議兩次正餐之間(如上午10點,下午3點),作為加餐食用。
血糖控制不滿意者,暫不建議食用,可吃少量生黃瓜和生西紅柿。
升糖指數≥55的水果盡量少吃:包括哈密瓜、香瓜、杏、熟香蕉、菠蘿、芒果、大棗等。
升糖指數<55的水果每天可吃200克左右:包括蘋果、梨、桃子、李子、櫻桃、葡萄等。
主張吃完整水果,少喝果汁,食物的升糖指數高低與食物的成分及加工方式有關。
加工或烹飪程序越復雜,升糖指數越高;吃脆的新鮮的,別吃放久了的,水果越成熟,升糖指數就越高。
另外記得限制攝入總量,吃水果的同時相應減少正餐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并隨時監測血糖。
傳說6:胰島素越晚用越好
部分患者認為一打胰島素就是糖尿病晚期了,搞的很多糖友一聽要打胰島素總是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,堅決拒絕,認為越晚用越好,不用最好。
正解
臨床實踐證明啟用胰島素治療是越早越好,如果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人,他們的血糖一般異常的高,注射外源性胰島素后能減輕患者自身胰島的負擔,再配合其他方式來讓血糖慢慢穩定下來,如果病人恢復好,甚至有可能通過調整生活方式進行管理,不需要再用藥控制。
對于那些口服降糖藥效果不好的糖友,如果條件許可,盡早使用胰島素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早達標,減少遠期并發癥,同時也能保護胰島B細胞功能,從而延緩糖尿病的發展進程。
對于必須要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,如妊娠糖尿病、嚴重肝腎功能不好、胰島素依賴性1型糖尿病等患者更是越早用越好。
傳說7:二甲雙胍傷腎不能長期吃
由于過去人們對雙胍類藥物(如苯乙雙胍,已淘汰)在腎功能不全患者中容易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顧慮,導致人們對二甲雙胍會損傷腎功能的錯誤認識。
正解
實際上二甲雙胍本身不會對腎功能有影響,但在腎功能不全時,二甲雙胍可能在體內蓄積,甚至引起乳酸性酸中毒,臨床上需根據患者eGFR水平決定二甲雙胍是否使用以及用藥劑量:eGFR 45-59ml·min-1·(1.73m2)-1減量,eGFR<45ml·min-1·(1.73m2)-1禁用。
即使有蛋白尿,也不是使用二甲雙胍的禁忌,但當患者有急性腎損傷時二甲雙胍應停用。
傳說8:多吃苦瓜、南瓜、秋葵降血糖
不知何時開始,坊間流行了“xx 食物可以降血糖”美麗傳說,特別是如今的網絡時代信息滿天飛,越來越多的人相信,單靠吃某一種食物,真的可以降糖。其中流傳最廣是苦瓜、南瓜 、秋葵可以降血糖。
正解:
1. 直接吃苦瓜,并沒有降血糖的作用,只是有動物研究發現,苦瓜中的某種提取物能降血糖,但這種成分需要經過復雜的工藝才能提取出來,平時做飯的方法是提取不出來的。而且這個研究的對象還只是動物,苦瓜降血糖的結論到底能否用在人身上,還是個謎。
其實,苦瓜和其他蔬菜一樣,對糖尿病病人來說確實是一種理想的食物。它含糖量低,對血糖的影響也小,而且富含膳食纖維、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。要說苦瓜能降糖,就言過其實了。
2. 南瓜降糖作用沒有,升糖倒是真的。事實是南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南瓜多糖,這兩種成分可以幫助控制飯后血糖升高的速度,同時增加飽腹感。
但是南瓜本身也含糖,而且不少品種的南瓜,升糖指數還挺高的,所以如果南瓜吃多了,血糖肯定是上升而不是下降。
特別是那種比較甜、比較面的老南瓜,含的糖類比較多,吃的時候應該同時減少主食。對于糖尿病患者,如果要吃南瓜,建議盡量挑選含糖量少的嫩南瓜。
3.秋葵是一種營養價值比較高的蔬菜,富含鉀、鈣、維生素 C、維生素 B1 、膳食纖維等。但真的不降糖,秋葵只是眾多蔬菜中的一種,降糖效果無從談起。
雖然也有研究表明,秋葵里的提取物“秋葵素”,對于治療實驗動物的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有一定效果,但這也是經過提取、濃縮后的劑量,而且是用在實驗動物身上的,這和我們平時吃幾根秋葵是不一樣的。
總之,糖尿病患者多吃包括秋葵、苦瓜、南瓜等在內的不同種類的蔬菜,對血糖的控制是有幫助的。但是,千萬不要因為迷信某種食物降糖的說法,而耽誤了正規治療,單憑吃某種食物降血糖是不靠譜的。
正確的降血糖方法,你get到了嗎?
作者:駐馬店市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陳泉峰